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于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9.06平方公里,调区扩区核准面积4.54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94平方公里,下辖中医药黑茶健康产业园、梅城工业园、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现园区共有企业205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73家。有国有平台公司1家。
近年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和优化营商环境四大抓手,切实强化内控机制、联动机制、党风廉政建设、素质能力建设、宣传推介五大保障,加快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创建经济有活力、发展有潜力、竞争有实力、工作有效力的产业新区、效能新区、创投新区和生态新区。2015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湖南省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第一批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产城融合示范区”,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9年被认定为“湖南省(安化)黑茶特色产业园”,2020年获省级工业示范先进制造集群奖励。2020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7.8亿元,增速10.87%;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速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3亿元,增速14%;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9亿元;完成税收2.16亿元;新签约引进企业6家,累计引进合同资金22.6亿元。
我区不断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形成了以黑茶产业为主,以中药材、食品加工为增长极的中医药黑茶健康产业园;以电子信息、智能智造为主的梅城工业园;以钨钴新材料回收再利用为主的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现各个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黑茶产业园闻名全国。安化是“世界黑茶之都”“中国黑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面达36万亩,而我区黑茶产业园是湖南乃至中国最先进的黑茶集中批量化生产加工基地,是集研发、生产、展销为一体的黑茶综合性产业园区,共有茶叶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34家,年均茶叶加工量5万吨,税收过亿元。二是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风生水起。高明工业园是我区骨干园区,也是益阳市重点调控园区之一,与娄底、长沙两市交界。其主要吸纳钨钴分离等矿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及精深加工企业,是全国三大钨钴废料有色金属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磨削料回收加工基地。园区现共有企业2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3家,年产值20亿元以上。钨钴加工已成为安化最具特色、经济带动作用最明显的优势产业。三是梅城工业园蓬勃发展。梅城工业园坚持“高科技、低污染、零排放”,重点引导发展光电通讯类、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制造项目及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项目。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8栋7.04万平方米,企业办公楼2栋9600平方米,现有企业18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0家。
当前,安化经开区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前景光明。一是交通便利。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平洞高速、二广高速、G536线、G207线、S20线、S224线、S311线等贯通全县。南下广东省780公里,8小时内可到达;北上湖北省500公里,5小时内可到达;西到重庆市870公里,9小时内可到达;东至浙江省1080公里,11小时内可到达。在建公路项目官新高速、东梅公路、东渠公路,规划项目安化通用机场、安张衡铁路、秀吉益铁路的建成更是为园区交通加上了“翅膀”。二是服务到位。近年,安化县委、县政府提出“项目为王、产业为要”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化县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意见》《安化县“5133”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意见》《安化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支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措施》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安化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从讲大局、求发展的高度出发,强化作风建设,成立工作小组,对入驻园区的企业(项目)在土地报批报建、财政奖返、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捷,积极营造亲商、重商的新型营商环境,将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第一菜单”、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实保障。三是条件成熟。安化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境内已发现锑、钨、金、钒、石煤等矿种52种,盛产茶叶、竹木、水果、药材、名优鱼等优质农副产品;电力相对充足。安化水电装机总容量达125万千瓦,且价格较低;适龄劳动力人口较多。现有劳动力55万,男女比例为5.4:4.6,平均工资水平为1800—2500元/月;园区土地储备较足,现园区已征收的土地面积为7885.98亩,已报批的土地面积为3551.06亩,已配置的土地面积为1834.32亩。
谌强: 13875350373